English

中关村不相信传奇

1998-10-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80年代,中关村还是一个充满了传奇的地方,求伯君、王永民、史玉柱、晓军……一时间,新人辈出,关于“中国硅谷”的神话不胫而走。弹指间,十年过去了,中关村依旧熙熙攘攘、进进出出的人们摩肩接踵,运货的三轮车和盗版软件和盗版VCD的兜售者们穿梭其间,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店辅里,从最新的奔腾芯片到电源插座,应有尽有。中关村并没有长大,而是一直处在不断的急速裂变中,三个人的公司很快变成了三个小公司,三个小公司又很快裂变成六个更小的公司,某种意义上,它与“中国硅谷”这个提法多少有些不太相称,倒反而更像是一幅活脱脱的“清明上河图”,中关村已失去了幻化传奇的土壤,无怪乎有人嚷嚷着要“告别中关村”了。

十年来,关于振兴中国信息产业的研讨会不知举行了多少次,甚至有人把根挖到了民族的劣根性上,不可谓不深刻。但是读读刘韧所著的《知识英雄》,看看以中关村的“知识英雄”们身上所折射出的中国信息产业成长史,可能会更有意思。

在中国,没有一个产业像信息产业那样充满了如此多的机会、风险和挑战。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关村的发迹始于1984年,并且是在直接与国外著名大公司的“肉搏战”中艰难成长的。中关村三巨头——方正、联想、四通的创始人张玉峰、柳传志等没有一个不是从下海、从学会生存开始,倒彩电、四处碰壁、游说借贷,100%的民有民营、政策风险……除了特有的知识资本这一无形资本优势之外,创业者的路上无不充满了失败、艰辛和各种各样的酸甜苦辣,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大多的中国式的遭遇。

曾有人说过,在国内从事信息产业最属不易,因为信息产业的技术更新太快,CPU每18个月更新一次的速度使得闻名全球的英特尔巨头葛洛夫也作惊人之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在信息产业界,商机与危机、高利润与高风险并存,商业机会稍纵即逝,技术方向把握稍有闪失,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覆顶之灾。与国外信息产业界巨头们的风云变幻一样,十年间,中关村的商人们也历经几番沉浮,昔日的“两通两海”已是英雄不再,“巨人”坍塌、“晓军”折戈沉沙,时光之河已不知淘尽了多少风流人物。而另一方面,中国的信息产业可能会面对更多的尴尬:工业基础滞后、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先进的管理经验积累,但正是在与国外信息产业巨头的正面交锋和巨大挤压下,国内的精英们也学会了如何做管理、做市场、做渠道、做分销,如联想的杨元庆、方正的赵威;有的还成功实现了技术跨越,像著名的计算机专家王选。在书中,作者将他们分为三类人:创业者、职业经理人和程序员。

在本书结集出版之前,刘韧所写的每一则故事都在《中国计算机报》上以每周一人物的频率连载过,从他所素描的第一个人物开始,这一系列连载就引起了圈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历史有多种书写方式,每一种书写都是一部历史,离正史愈远,于是就有了野史,有了真实感。《知识英雄》的作者则正是可能借鉴了野史笔法,剥离了创造中关村这一奇迹的成功者身上的传奇成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采用了一种极富个性的平实的叙述风格,因为远离了粉饰,所以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今天的人们已再也无法忽视信息社会对人类生存方式和认知模式的深刻影响,因之,认识中关村的这些知识英雄,走进这群业界精英们的心路历程,无论是学习他们并试图超越他们,还是了解国内信息产业的现状,这本书都是一个最佳读本,更何况一个被称为知识英雄的时代已正在冉冉出现。

 《知识英雄——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

 刘韧 张永捷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9月第一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